在《雍正王朝》的故事中,谋士邬思道选择半隐退实为明智之举。这位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的智者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,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。
那么,为何邬思道不去投奔手握重兵的年羹尧呢?这要从两方面来分析。
首先,邬思道的半隐退实为保命之策。作为雍正夺嫡过程中的核心谋士,他掌握着太多机密。雍正登基当晚就曾动过灭口之念,但邬思道以退为进,先是主动表示不求封赏,又用情义打动雍正,最终选择在雍正心腹李卫、田文镜处担任幕僚。这种半隐状态既表明忠心,又让雍正能够随时掌控,堪称高明。
试想,年羹尧当时统领着从各地调集的23万大军,本就令雍正寝食难安。若邬思道再去辅佐,岂不是自寻死路?
其次,年羹尧本身处境就极为敏感。这位西北大将军手握重兵,兵力远超前任胤禵。雍正先后派大内侍卫和孙嘉诚前去监视,可见猜忌之深。更糟的是,年羹尧行事张扬跋扈:百官跪迎时不屑一顾,公然宣称将领只知军令不知皇上,在西北更是过着帝王般的奢靡生活。
展开剩余36%早在夺嫡时期,年羹尧就曾险些被八爷党策反。以邬思道的智慧,怎会看不清这个不安分的武夫?躲之唯恐不及,又怎会主动投奔?
综上所述,无论是年羹尧手握重兵的敏感身份,还是其狂妄自大的性格,都注定不是邬思道半隐的理想选择。这位智者最终选择远离是非,实乃明哲保身的上上之选。
(本期分析就到这里,欢迎关注下期精彩内容。若您喜欢我们的解读,不妨点个关注支持一下~)
发布于:天津市同创优配-上杠杆炒股-个人股票配资-配资专业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